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王秉龙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14205
分享
801
粉丝
2096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王秉龙

王秉龙,生于1943年,祖籍山西祁县。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师和摄影师,同时也是著名的连环画创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国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在那里工作生活的10多年中,主编《华人月刊》。其杂文集《生活在南美的心脏》即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79-1989 王秉龙戏曲年画摄影展”正在北京草场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期为9月23日至10月28日。上世纪70年代后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美术、戏曲等艺术门类在沉寂多年以后开始复苏,戏曲年画重新受到大众欢迎,从电影海报和戏剧剧照脱胎的戏曲年画摄影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但当时这类作品都在舞台和布景当中拍摄,背景较暗,人物造型也拘泥。而艺术家王秉龙开创了将戏曲表演和造型拿到自然环境去拍摄的模式,创作了一大批画面明亮、演员扮相精彩的戏曲年画摄影作品,取得了极大成功。这一模式被很多摄影师效法,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而在1979年到1989年间,持续十年的高印数,充分说明戏曲年画在当时有充足的滋生土壤。那时,柯达胶卷、日本相机、海德保分色机等,凡国际先进设备、材料,国内市场都能买到。52克胶版纸、80克以上铜版纸,国内已经能生产,质量也不错。新华书店全国一条龙体制,使销售渠道畅通无阻。王秉龙说,“各省市剧团、公园、宾馆、名胜点这些摄制‘硬件’部分,都很通情达理,听到给他们拍照、印画儿、向全国发行,甚至不收费用都处处配合。这么好的条件,往前推几年不行,拉到现在也不行,出场费就付不起,只有那个年代才行。”这期间,王秉龙的戏曲年画摄影作品约有上千幅,印数达几千万张,内容囊括了脍炙人口的代表性剧目。整个上世纪80年代,戏曲年画像个暴发户,进入90年代便失去了光环,印数从高峰急剧下降。王秉龙说,“也许是物极必反,到了1993年简直就跌入谷底。各家出版社也陆续缩减甚至于取消了这一品种。”

返回顶部